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word哥,中国首颗由中学生主导研制的卫星年底发射!

2016-11-29 新闻组 勘测联合网


   

  据北京晚报报道,中国第一颗由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制作并主导载荷设计的科普小卫星完成出厂评审,并将在年底择期发射。消息一出,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经历了震惊--疑惑--佩服--赞赏的跌宕心理。日前,这颗由八一学校学生全程参与研制设计的科普小卫星在八一学校举行了出征仪式,并由研制团队中的5名学生代表参与护送到发射场地,进行最后的联调试验。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颗“中学生卫星”。


小卫星将由学生研制团队的5名代表队员护送到发射场地

卫星定名“八一·少年行”

  长不足12厘米、宽约11厘米、高20厘米出头的小卫星上午一亮相,就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同时亮相的还有一个为其量身订做的蓝色盒子,据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介绍,这个盒子是由我国自主研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小卫星分离装置,小卫星将与其一起升空。

  这个小家伙将如何完成自己的科普使命呢?奥秘在其搭载的载荷上。据了解,结合最终实现的难度和意义等方面考虑,这颗定名为“八一·少年行”的卫星的载荷最终确认为四种,分别是对地拍摄、无线电通讯、对地传输音频和文件以及快速离轨试验。卫星研制参与队员之一、来自八一学校高二的朱迅告诉记者,这四种载荷是队员们“头脑风暴”后精挑细选、经过可行性论证的产物。“一开始在我们队员中间征集了十几种载荷方案,但是经过专家点评、指导后,我们慢慢淘汰掉了不合理的方案,剩下了现在的四种载荷。”


卫星将跟踪拍摄雾霾

  对地拍摄功能的实现依靠的是航天相机。卫星升空后,可以从几百公里的高空中俯瞰地球。在未来可开展活动的畅想方案里,八一学校会将卫星拍摄的图片公布,让同学们猜测卫星拍摄的图片来自地球上哪个位置。同时,同学们还将通过学习卫星轨道知识,指令卫星进行定时拍摄,从而得到拍摄特定坐标所需要延迟拍摄的时间,最终验证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此外,队员们还希望通过卫星上的相机,跟踪拍摄雾霾和台风等天气现象,从而进行一定气象观察数据的积累。

搭载《东方红》和校歌

  卫星的无线电通讯载荷,则承担了交流沟通“中转”站的功能。这项功能可以实现数据和语音的转发,为后期各个学校之间的连通、学校业余无线电教学以及与其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通联打下基础。

  让人期盼的是,明年是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庆,即将升空的小卫星上也提前寄托了孩子们对于母校的祝福。原来,此次卫星搭载了对地音频和文件传输载荷,当接收到地面遥控的指令之后,搭载在卫星上的音频文件就可以通过下传“解码”后进行播放。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播放过的《东方红》、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校歌等音频文件将伴随卫星一同升空。

设计试验清理太空垃圾

  在载荷的选择上,孩子们关注的目光还更长远。通过系统的学习卫星知识,学生研发团队的队员们了解到,空间卫星领域发展至今,空间碎片的数量迅速增长;而随着空间碎片数量的积累,使得卫星与空间碎片相撞的几率不断增加,卫星碎片又会碰撞形成新的卫星碎片;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卫星事业的发展将会被这种潜在的多米诺效应所严重阻碍。因此,队员们想借着此次卫星发射的时机,为太空垃圾的清理贡献一定的力量。

  根据预想,当确定卫星处于寿命末期时,就下指令进行快速离轨试验,使原先的迎风面对准太阳、迎阳面迎风,从而增加迎风面积,同时尝试控制磁力矩器,使其与地磁场相互作用,使卫星尽快离轨。朱迅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时卫星的运行状态,通过观察轨道参数等数据,验证所采取措施对于帮助卫星快速离轨的可行性。

带动各校参与航天科普

  据八一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在卫星发射升空后将开始为卫星的信息接收和处理进行服务。同时,以八一学校的测控地面站为主节点,带动其他学校地面从站,一起参与航天科普。

    (原题: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亮相)


推荐阅读

2016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师评审结果公示

扶贫开发,测绘地理信息大有可为

全球19大主流卫星遥感数据下载中心,欢迎收藏!

2017年中国无人机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预测

央视曝光我国“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爆炸画面

实时招标资讯,你想要的就在这里!

没有这支神秘队伍 ,“神舟十一号飞船”将成“断线风筝”





----------------    推  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